文明餐桌 光盤行動——糧食節約行動系列報道之三
餐飲浪費,不僅影響我國糧食安全,還與中華民族崇尚節儉的傳統美德格格不入。
從餐飲行業加強經營行為管理,到單位食堂落實反食品浪費管理責任,再到強化宣傳教育,形成浪費可恥、節約為榮的社會氛圍……如今,天山南北開展“光盤行動”、營造“文明餐桌”已蔚然成風。
11月5日,在烏魯木齊市五一路馬仕玖煲餐廳,市民馮詩棋為孩子過生日,一家三口點了5個菜。
“飯菜分量足,3個菜差不多就夠了。”站在一旁的服務員提醒。
“行,先減兩道菜,不夠了再加!”對商家主動提示適量點餐,馮詩棋連連稱贊。
去年8月,新疆飯店協會向全疆飯店餐飲行業發出倡議:建立或完善成本控制與用餐節約管理規范;將厲行節約納入餐飲生產、加工、服務的全過程,全程節約;合理調整菜品數量、分量,推廣分餐制,主動提供小份菜、半份菜,引導消費者主動打包,倡導“光盤行動”。
新疆烹飪協會、烏魯木齊飲食服務行業協會也紛紛倡議科學設計菜單,提倡“N-1”點餐模式,鼓勵中央廚房采取集中初加工配送等舉措,新疆餐飲行業將勤儉節約落實到后廚前堂、餐前飯后的全鏈條。
位于喀什市的喀什賓館,將制止餐飲浪費納入績效考核,與薪資待遇、晉升等掛鉤。對各部門提出的有效節約方法,賓館予以200元至1000元不等的獎勵。
“遏制餐飲浪費,依然任重道遠。”新疆飯店協會會長陳麗華說,制止餐飲浪費須持續發力、久久為功,推動其不斷走向深入。
單位食堂:多管齊下減損耗
“師傅,我只要兩勺米飯,一葷一素兩個菜。”在烏魯木齊縣機關食堂,烏魯木齊縣新聞中心主任劉璽叮囑食堂大師傅。
“以前,大家打飯時把餐盤堆得很滿,現在少量多次,泔水少多了。”劉璽說。
除了隨處可見的“踐行光盤從我做起”等宣傳標語,烏魯木齊縣機關食堂將原來的自助餐形式改為服務員打餐。同時,合理計算所需菜品數量,做到采購有計劃、存儲不過量。
去年,自治區機關事務管理局向全區各級公共機構及廣大干部職工發出《公共機構帶頭厲行節約杜絕餐飲浪費》的倡議書,要求各級黨政機關、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帶頭踐行。目前新疆各級黨政機關、企事業單位紛紛啟動食堂改革,探索通過經濟手段、管理手段引導干部職工樹立浪費可恥、節約為榮的餐桌新風。
在自治區司法廳機關食堂,為了讓食材準備環節可預見、可控制,食堂從源頭開始“斤斤計較”,每天記錄用餐人數、食材用量及余量臺賬,作為采購依據。同時對干部職工用餐行為進行監督檢查,凡是浪費糧食者將被抓拍、曝光、實名通報。
溫宿縣機關事務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劉彥龍介紹,溫宿縣黨政機關事業單位食堂從加強食品采購、儲存、加工動態管理入手,制定實施防止食品浪費措施,并采取勤做、少炒、多次加工飯菜,以及隨機抽查、不定期檢查等方式,讓愛惜糧食成為干部職工的好習慣。
學校:宣傳教育入人心
新疆大力推進糧食節約宣傳教育進學校,各高校、中小學、幼兒園紛紛強化教育,培養學生的節儉意識。
“同學,糧食來之不易,請按需取餐。”每到飯點,新疆工程學院餐飲服務人員會主動提醒學生吃多少打多少。
該學院把制止餐飲浪費作為日常教育內容,強化現場管理及就餐高峰期巡視力度。從動態監測每日就餐人數,到推出21天打卡“光盤行動”,再到靈活調整菜品供給……一個個褒獎節約、懲戒浪費的舉措,讓師生將勤儉節約落到實處。
“根據測算,采取有效措施后,學院餐廚垃圾由原來每天每家餐飲公司的150公斤減少到現在的50公斤左右。”新疆工程學院后勤飲食服務中心主任張學平說。
伊吾縣中學90%以上的學生來自山區、牧區。學校利用思政課、主題班會、少年宮活動等廣泛宣傳節儉理念,倡導學生身體力行杜絕餐飲浪費。
洛浦縣洛浦鎮中心小學博什坎村分校為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好習慣,在把文明就餐融入學生德育教育的同時,還倡議學生在學校就餐時進行“文明比拼”,在家就餐時邀請父母和自己一起進行“光盤行動”。
部分圖文轉載自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。如內容中如涉及加盟,投資請注意風險,并謹慎決策